在 Colab 裡面寫的 Python 程式一般被稱為筆記本 (Notebook),因為在 Colab 裡面寫的程式,會順便將執行結果紀錄下來,也能額外插入一些 Markdown 語法的文件說明,讓整份程式碼呈現起來像是一本筆記本。
第一次打開 Colab 時會跳出以下歡迎畫面,點擊「新增記事本」即可:
或者從左上角的選單也可以建立新的筆記本:
建立好筆記本後,可以開始遵循官方教學來學習基本語法,因為使用 Colab 起手的關係,前面的直譯器章節可以先略過。在許多 Python 教學裡面,會看到程式碼以這樣的形式呈現:
>>> 2 + 2
4
>>> 50 - 5 * 6
20
>>> (50 - 5 * 6) / 4
5.0
>>> 8 / 5
1.6
以 >>>
開頭的才是程式碼,但 >>>
本身並非程式碼的一部份,因此在 Colab 裡面寫這些程式會長的像這樣:
一開始點擊畫面右上角的「連線」來啟動 Colab 的執行階段:
點擊這兩處可以新增撰寫程式碼的區塊:
程式設計是數學的一個分支,因此四則運算是程式語言最基本的能力,只需要在程式碼區塊輸入 2 + 2
並按下 Ctrl + Enter
來執行:
也可點程式碼區塊左邊的 按鈕來執行程式碼。
在程式碼區塊底下的 4
便是該行程式碼的執行結果。除了加法 +
以外,還有減法 -
乘法 *
除法 /
等,並且遵照「先乘除、後加減」的順序進行計算:
>>> 1 + 2 - 3 * 4 / 5
0.6000000000000001
這時程式會先計算 3 * 4 / 5
得到 2.4 後,再計算 1 + 2 - 2.4
得到 0.6
的結果。
咦,但是 Colab 算出來的結果不是
0.6
而是0.6000000000000001
欸?這是因為電腦無法精準表示小數的關係,小數通常被稱為浮點數 (Floating Point)。
除了基本的四則運算以外,還有特別的整數除法與餘數除法,例如:
>>> 7 / 3
2.333
>>> 7 // 3
2
>>> 7 % 3
1
整數除法 //
只取商的部份,而餘數除法 %
則是取餘數的部份。
透過 **
運算,可以取次方:
>>> 7 ** 2
49
以上是取 7 的平方為 49,這個運算甚至能用來開根號:
>>> 49 ** 0.5
7.0
在數學上,取 0.5 次方就是開根號。
如果要改變運算順序,就把括號加上去:
>>> 1 + (2 - 3) * 4 / 5
0.19999999999999996
如果有多個運算優先順序要改變,那就加上多個括號:
>>> ((1 + 2) - (3 + 4)) / 5
-0.8
以上就是基本的運算介紹,一開始可以透過轉寫數學公式來熟悉這些運算符號。
請嘗試使用上面介紹的語法,計算以下數學式的結果:
馬拉松新手花生,最近跑半馬花了 16521 秒完賽,請問這是幾小時、幾分鐘又幾秒鐘呢?
完整的程式碼放在此 Colab 裡面供各位參考。